FC游戏站:为您提供一个绿色免费的下载空间! 首页| 电脑软件| 安卓 | 手机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FC游戏动态 > 扩充区域经济总量

扩充区域经济总量

来源:FC游戏站 更新:2020-06-29

用手机看

扫描二维码随时看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你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十年来,遵义国开区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重点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多点推动、全面发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十年来,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遵义国开区)始终把建设“1+8”开放创新平台作为核心任务,坚持“开放引领、改革创新、生态融合、成果共享”,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吸引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服务水平,推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今日之国开区,正积蓄着苦干实干的能量,,砥砺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未来之国开区,会继续脚踏团结奋进的步子,创造出后发赶超的奇迹。(完)

  自2010年以来,遵义国开区累计争取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1.5亿元,涉及项目115个。

  十年来,遵义国开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发挥开放型经济主力军作用。

  20万千升华润雪花啤酒项目建成投产、60万担遵义复烤厂技改项目建成投用、70万箱遵义卷烟易地技改项目实现试生产,中航电梯、凯星液力、乌江机电、新力铸锻等“退城进园”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企业发展步伐稳健有力。

  如何夯实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十年来,遵义国开区聚力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完善,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支撑能力建设。截至目前,遵义国开区共建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95个,平台创建总量居全市第一。

  中新网贵州新闻6月28日电(李倩)自1992年成立以来,遵义经开区作为遵义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在28年时间内里,从一个茅草丛生的城北郊区,发展到拥有人口57万、年生产总值356亿元的活力新区;2010年,又从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长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力地诠释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坚持开放带动,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目前,已投资3亿元建成漕河泾遵义科创绿洲(一期),总面积10.7万平方米;二期总投资约14.66亿元,截至2020年5月底已完成投资约7.37亿元(含土地投资),在建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2家中,含生产型企业13家,服务型企业19家。

  同时,借助“1+8”开放创新平台优势,遵义国开区成功申报“省级综合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现注册登记外贸企业达191家,形成以航空航天、机电制造为主的出口产品。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陆海通道”建设,抢抓渝遵、沪遵合作机遇,在学习借鉴或复制推广上海、重庆自贸区改革成果的同时,积极与北上广深、成渝地区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或联盟协作关系,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十年来,遵义国开区科技创新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队伍的壮大。截至目前,遵义国开区共建有省市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9个(其中省级17个、市级22),省级创新型人才38人(其中十层人才1人、百层人才2人、千层人才36人),优秀青年人才8人(其中省级4人、市级4人),为遵义国开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0年感恩奋进,10年砥砺前行。

  如何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历史机遇,打造东西跨省合作典范?遵义国开区与上海临港集团决定合作共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遵义科创绿洲”项目,立足沪遵两地资源优势,打造东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坚持改革推动,发展动力越发强劲

  2013年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1号),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与遵义国开区开启沪遵合作共建旅程。

  扩大对外开放——

  十年来,得益于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工程战略,多措并举强化项目争取,遵义国开区科技项目实施带动得到进一步增强。2013年至2019年,遵义国开区共获得2022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共争取科技资金支持47855万元,位列全市第一。

  体制改革方面,遵义国开区与遵义市汇川区实行“两区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运行机制,党工委(管委会)内设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财政金融处、建设管理处、发展和改革处、投资促进处、商务贸易处、工业经济处、群工处8个机构,与汇川区相应工作部门合署办公。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机构编制,配齐配强干部队伍,科学合理分工,明晰管理权限,充分整合国开区和汇川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行政管理服务效率得以稳步提升。

  七年来,双方本着“友好合作、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以“3+X”为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培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开展了“产业对接、园区共建、人才交流、科技合作、促进就业”等一揽子卓有成效的合作。

  十载光阴荏苒而逝,十载春秋华章粲然。

  遵义国开区始终坚持主基调主战略,始终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坚持创新驱动,科研实力显著增强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对此,遵义国开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用好用活“国开区”这块“金字招牌”优势,坚持把产业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加快“千企改造”“千企引进”,狠抓产业集群、企业培育、园区建设、产业转型、工业投资,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同时成立3家特色机构——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汇川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除此,遵义国开区还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特色轻工、大数据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四大主导产业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链聚集效应,扩充区域经济总量,扎稳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十年来,遵义国开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力度,全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不断集聚和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总量位列全市第一。其中,创新型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创新型企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聚焦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是遵义国开区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猜你感兴趣